發紺是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導致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口唇和甲床的青紫,多提示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如果長期發展下去甚至會導致通氣功能障礙,情況較嚴重。
在臨床上多種疾病都可能會引起發紺。如發紺可見于呼吸系統疾病,表示患者可能患有低氧血癥,誘發低氧血癥的病因通常為原發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間質性疾病、肺栓塞等。這些疾病都可以影響肺的通氣以及換氣功能,造成患者血氧下降。心源性疾病也可能會引起發紺,如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等。此外,一些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在疾病中晚期可能引起艾森曼格綜合征,以及肺動脈高壓導致的右向左分流,也會出現發紺的癥狀。
如果患者出現口唇或者甲床青紫,要第一時間判斷是否出現發紺。如果發紺出現在人體四肢的末端、鼻尖等溫度較低的部位,做好局部保暖就可以得到緩解。如果是過食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腌菜、熟肉制品、存放時間過長的火鍋湯等,導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從而出現發紺,這時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靜脈注射維生素C、亞甲藍等改善發紺的癥狀。如果嬰幼兒全身性發紺,則可能是奶水或嘔吐物嗆入等引起,應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搶救,并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