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能做了一些針灸后會覺得疼痛減輕,然后不管不顧了,但長期做針灸不僅不會使癥狀得到根治,還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實驗室檢查。那么,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到底是什么呢?
一、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是什么
通常實驗室檢查是一種預防、檢查疾病的手段。有些疾病并不能通過癥狀來判斷,那么就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實驗室檢查一般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腦脊液常規檢查、個人遺傳學檢測等幾大類,而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自身抗體檢測、關節鏡檢查這幾個項目,人們可以通過這三個檢查項目來判斷是否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為什么說這4個項目有助于檢查類風濕關節炎呢?這3個項目是怎么做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二、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判斷病情,所以人們不能擅自根據民間說法來判斷自己的病情,更不能不去做檢查。
1.血常規:血常規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檢查,能夠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以及形態分布來判斷類風濕關節炎,主要包括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指標。
2.尿常規:主要包括查是否存在可疑蛋白指標,能夠判斷人體的腎功能是否是正常。
3.自身抗體檢測:自身抗體檢測可以檢測人體中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等抗體,可以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病情監測以及預后判斷。
4.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檢查是應用于關節腔內部檢查的一種內鏡,可以直接觀察人體關節的滑膜、軟骨、半月板、韌帶等組織,從而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三、類風濕關節炎實驗室檢查的診斷意義何在?
以下四個檢查項目可以幫助患者精準定位到類風濕關節炎。
1.血常規檢查:如果血常規檢查中顯示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類風濕因子高效假陽性,患者就要警惕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
2.尿常規檢查:因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可能會導致腎臟出現問題,如果在做尿檢時查出蛋白尿的情況,則有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
3.自身抗體檢測:做了自身抗體檢測,如果類風濕因子陽性、抗核周因子陽性、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就提示可能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4.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檢查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痛苦小、愈合快、對關節功能影響小,如果滑膜充血、水腫、單核細胞浸潤、纖維蛋白沉積和壞死,則基本可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并不知道用實驗室檢查來幫助自己診斷病情,從而指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