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癥和牙洞在形成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法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區別。
1、形成原因:干槽癥主流觀點傾向于是由于拔牙后,牙窩部位缺少血凝塊或者是血凝塊感染腐敗分解等原因導致的,牙洞主要是在細菌、口腔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導致的一種牙齒疾病。
2、癥狀表現:干槽癥表現為在拔牙之后的兩到三天內出現持續性的劇烈疼痛,并且可能會向耳顳部及頭頂部放射,一般鎮痛治療不佳。腐敗性干槽癥牙窩部位可能出現有腐敗變性的殘留血凝塊,伴隨臭味、觸痛、明顯的腫脹。牙洞早期在牙齒表面出現白堊色板塊,繼而發展成黃褐色、黑色,而后形成牙洞,牙洞逐漸擴大、較為明顯,也有可能會傷及牙髓導致對冷熱敏感、疼痛。
3、治療方法:干槽癥治療以消除感染、止痛為主,可在醫生建議下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牙洞需要機械方式去除被破壞的牙組織,并使用樹脂等物質進行填充,防止后續細菌侵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