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濕是由于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引起的一種中醫病癥,建議患者根據個人情況,通過飲食調理、艾熏、服用藥物等方式處理。
1、飲食調理:脾濕患者可以多喝竹筍西瓜皮鯉魚湯,具有健脾利水、祛濕降濁的功效,還能夠幫助改善足脛浮腫麻木、身重困倦、大便不暢等癥狀;多吃些薏米、冬瓜、苦瓜等祛痰濕的食物,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2、艾熏:患者可以每天在專業中醫醫師的幫助下,使用艾條熏足三里、天樞和神闕穴、中脘等穴位,此類穴位主治脾胃病癥,艾熏直至皮膚發紅且微微發燙為止即可,每日堅持半小時左右為宜。
3、服用藥物:若患者脾濕癥狀明顯,建議遵醫囑服用香砂平胃丸、木香順氣丸、平胃丸、參苓白術散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健脾或者燥濕作用,服藥期間忌食雪糕、冰鎮西瓜、辣椒等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患者出現飲食減少、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等癥狀,需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明確診斷,積極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