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蚊子咬了感染化膿,通常指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的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
膿皰瘡初起為水皰,繼之渾濁化膿,周圍有紅暈,流黃水,可有不同程度瘙癢。
病因蚊子咬了后可在皮膚表面形成損傷,容易繼發細菌感染,通常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也可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溫度較高,出汗較多以及皮膚浸漬可促進細菌在局部繁殖。
癥狀膿皰瘡皮損初起如米粒大小,繼而發展為黃豆大或更大的膿皰,迅即渾濁化膿。膿皰豐滿緊張,周圍有紅暈,皰壁薄而易破,破后漏出紅色糜爛面,流出黃水,干燥后結成灰黃色膿痂,愈后不留瘢痕。
膿皰瘡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治療膿皰瘡的治療以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為主。局部治療以殺菌、消炎、止癢、干燥為原則。皰壁未破者可外涂爐甘石洗劑;皰壁已破形成糜爛面或者結痂者,可先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再外涂新霉素氟輕松乳膏或莫匹羅星軟膏等。對于皮損廣泛,伴有發熱或淋巴結炎者,可給予磺胺類抗生素制劑進行全身治療。
[1]張麗芹.現代臨床皮膚性病治療實踐[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429.
[2]張守明.常見病中西醫診斷及合理用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305.
[3]樸永君.皮膚性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