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的別名較常見的有黑藜蘆、山蔥,較少用的別名有蔥苒、蔥葵、豐蘆、蕙葵、公苒、蔥菼、梨盧、鹿蔥、憨蔥、蔥蘆、蔥管藜蘆、旱蔥、人頭發、毒藥草、七厘丹等。藜蘆屬于中醫治療中的涌吐類藥物,性苦、辛、寒,有毒,有刺喉感,歸肺、肝、胃經,具有涌吐風痰、殺蟲的作用。
藜蘆在治療方面,既可外用,又可內服。外用能殺蟲止癢,治療疥癬、白禿,可將藜蘆研末,加入油調勻后涂抹在患處。內服催吐作用強,善于涌吐,祛除風痰,用于治療中風、癲癇、喉痹諸證見痰涎壅盛者,以及誤食毒物等。
此外,體虛者及孕婦禁服藜蘆。并且藜蘆有毒性,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內服易產生毒性反應,出現舌及咽喉部有針刺樣感覺,上腹部及胸骨后有燒灼疼痛感等癥狀。外用中毒可出現皮膚及黏膜灼痛、噴嚏及流淚等?,F代臨床已較少作為涌吐藥使用,主要作為農作物及蚊蠅的殺蟲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