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藜蘆為百合科植物藜蘆的干燥根及根莖,主要分布于東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藜蘆味辛、苦、寒。有毒,歸肺、胃、肝經,具有涌吐風痰,殺蟲療癬的功效。
外觀植株形態藜蘆為多年生草本,高1米,粗壯,基部的鞘枯死后殘留為具網眼的黑色纖維網。基生葉橢圓形、寬卵狀橢圓形、卵狀披針形,無柄;莖上葉具柄。
圓錐花序,密生黑紫色花;側生總狀花序近直立伸展,通常具雄花;頂生總狀花序,全部著生兩性花。蒴果,卵狀三角形,成熟時3裂,具多數種子?;ㄆ?-8月,果期8-10月。
藜蘆植株圖
藜蘆開花圖
藥物性狀藜蘆入藥部位為根莖。根莖短粗,上端殘留葉基及棕色毛狀的維管束,須根多數,簇生于根莖四周,表面黃白色或灰褐色,有細密的橫皺,下端多縱皺。
質脆易折斷,橫斷面白色,粉質,中心有一淡黃色纖細的木質部,易與皮部分離。氣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強烈的催嚏作用。
藜蘆藥材圖
功效與作用涌吐風痰藜蘆入肺經,具有涌吐風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痰阻滯所致的中風癲癇、喉中痰多等病癥。
殺蟲療癬藜蘆具有殺蟲療癬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因螨蟲所致的皮膚癬病,緩解皮膚瘙癢癥狀。
注意事項藜蘆有毒,且不宜與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同用。內服需嚴格遵循醫囑,切不可自行用藥。孕婦忌服藜蘆。
[1]林余霖編著,中草藥原色圖譜800例4[M],華齡出版社,2020.01,787.
[2]李勇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下[M],青島出版社,2019.01,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