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本篇患者為28歲的青年男性,因迅速出現腹痛、腹瀉、反酸、燒心等不適癥狀,遂來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結合檢查結果及臨床癥狀,臨床診斷為細菌性小腸炎。結合患者癥狀,給予注射藥物治療,住院治療1周,患者胃腸道癥狀消失,病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遂準許患者出院。
【基本信息】男、28歲
【疾病類型】細菌性小腸炎
【就診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7月
【治療方案】注射藥物治療(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濃氯化鈉注射液、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溴米那普魯卡因注射液、注射用雷貝拉唑鈉)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周,隨訪1個月
【治療效果】胃腸道癥狀消失,病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一、初次面診
患者為28歲的男性,急診入院。因明顯惡心、嘔吐,臍周腹部絞痛明顯,遂來我院就診。給予體格檢查,結果顯示:劍突下壓痛、反跳痛,墨菲氏征陰性、麥氏點壓痛為陰。給予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為22.13×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94.30%,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為20.88×10^9/L,單核細胞絕對值為0.81×10^9/L,上述數據均有升高;淋巴細胞百分比為1.80%,淋巴細胞絕對值為0.40×10^9/L,上述數據均有降低,提示存在炎癥。給予腹部立位平片檢查,結果顯示:小腸積氣積液。于是,結合患者癥狀及相關檢查,遂臨床診斷為細菌性小腸炎。為進一步接受診治,遂收入我院。
二、治療經過
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病情,告知為細菌性小腸炎,建議采取注射藥物治療,患者及其家屬予以同意。隨后,給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靜滴,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給予濃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滴,以起到補液的作用。給予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溴米那普魯卡因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以起到緩解小腸痙攣的作用。給予注射用雷貝拉唑鈉進行靜滴,以抑制胃酸分泌。住院治療1周,患者胃腸道癥狀消失,病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符合出院標準,遂準許患者出院。出院時,告知患者隨訪1個月。
三、治療效果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非常理想,應用注射藥物治療后,患者腹脹、腹痛、反酸、燒心、惡心、嘔吐等癥狀得到明顯的好轉和改善。住院治療1周,患者胃腸道癥狀消失,病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達到出院標準,遂準許患者出院。隨訪1個月,見患者情況良好,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
四、注意事項
患者診斷為細菌性小腸炎,經過綜合治療后,病情已經得到控制,我為患者感到高興,出院時告知其需注意以下幾點:
1、建議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不適癥狀;
2、建議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若出現電解質紊亂,應及時就診;
3、注意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通過慢跑、打太極拳等,以改善增強體質;
4、出院后,患者身體還較為虛弱,故保證睡眠,避免休息,以促進身體恢復。
五、個人感悟
細菌性小腸炎是臨床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以腹瀉、臍周絞痛等為典型癥狀,多發生于夏季。正如本例患者出現腹瀉、腹痛后,及時來我院治療,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理想治療效果。因此,建議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細菌性小腸炎反復發作。若出現異常,及時就診,以促進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