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生痰之源,讓脾不生痰可通過飲食調理、適度運動、規(guī)律作息、情志調節(jié)、中醫(yī)調理等方法。如有疑問或不適,建議就醫(yī)咨詢,遵醫(yī)囑處理。
1.飲食調理:減少食用生冷、油膩、甜膩及辛辣刺激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蛋糕、辣椒等,此類食物易傷脾胃,導致脾失運化而生痰??蛇m當增加健脾利濕的食物攝入,如山藥,其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健脾益胃、助消化,可煮粥或清蒸食用;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可與薏仁等煮粥;薏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煮水飲用或煮粥均可。
2.適度運動:堅持進行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運動。太極拳動作舒緩,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功能;八段錦可調節(jié)全身臟腑經絡氣血,改善脾胃運化;散步能使氣血流通,增強脾胃活力。但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避免過度勞累。
3.規(guī)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盡量在11點前入睡,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良好的作息可使脾胃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復,維持正常的運化功能。長期熬夜會耗傷氣血,影響脾胃功能而生痰。
4.情志調節(jié):避免長期處于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中,保持心情舒暢平和。不良情緒易導致肝郁氣滯,橫逆犯脾,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生痰??赏ㄟ^聽音樂、閱讀、旅游等方式舒緩情緒。
5.中醫(yī)調理: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化痰的中成藥,如二陳丸,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六君子丸,補脾益氣、燥濕化痰;參苓白術散,補脾胃、益肺氣,可改善脾虛生痰的癥狀。中草藥方面,茯苓、白術、半夏等具有健脾祛濕化痰的功效,可由醫(yī)生根據(jù)個體情況組方調理。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在季節(jié)交替時。盡量避免久坐,定時起身活動,促進身體氣血流通,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減少痰濕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