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指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外,其余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總和,可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評估。血脂檢查結果提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可能是因為短期內低脂飲食等非病理性因素所致,也可能與肝臟病變等病理性因素相關,建議調整飲食后,再次進行血脂檢查明確診斷。
一、非病理性因素:低脂飲食、劇烈運動等因素可能會消耗膽固醇成分,進而可能會導致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可先調整飲食、均衡攝入營養物質,預防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
二、病理性因素:1、肝臟病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導致肝硬化形成時,影響膽固醇代謝速度,則可出現血脂異常,從而會引起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部分患者還可伴隨肝區疼痛、黃疸等不適癥狀,建議到醫院進行血脂檢查、肝功能檢查等明確診斷。出現病毒性肝炎時,可遵醫囑服用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改善病情,若癥狀較為嚴重,還可考慮手術治療;
2、甲狀腺疾?。罕热缂谞钕偌に胤置谶^多導致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也可能會影響血脂代謝,造成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同時伴隨有心慌、胸悶等癥狀。經甲狀腺功能五項等檢查明確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后,應及早遵醫囑服用甲巰咪唑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促進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