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正常人群的左右手的血壓存在差異,一般為10-20mmHg,并且右手血壓大于左手血壓,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若兩只手的血壓差大于20mmHg,這可能屬于異常表現,可由鎖骨下動脈狹窄、多發性大動脈炎、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與主動脈夾層等引起,建議患者及時治療。
一、生理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左右手的血壓可能存在差異,右手血壓比左手血壓高10-20mmHg,原因是右側鎖骨下動脈先從主動脈上分支出來,因此右側血壓比左側血壓略高。若血壓差值在正常范圍內,這屬于正常的情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當左右手血壓不同時,通常以較高的一側血壓水平為準。
二、病理因素:1、鎖骨下動脈狹窄:常見原因為局部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還可見于其他部位的病變腫塊壓迫,從而引起的血管狹窄,建議患者進行超聲檢查與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是否存在狹窄與狹窄程度,因而可出現左右手血壓不同的情況,可以給予穩定斑塊與控制血壓的治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雙嘧達莫、阿司匹林等治療,必要情況下可通過內膜剝脫術與支架手術治療;
2、多發性大動脈炎:主要與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有關,其可引起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和閉塞,進而引起腦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可引起患者出現左右手血壓不同,患者還可表現為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癥狀,可通過有效地治療控制活動性病變,遵醫囑可以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如果患者已經出現血管狹窄,可以考慮支架術、動脈搭橋術與心臟重建術治療;
3、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可繼發于其他疾病,主要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先天性、外傷等。如動脈硬化的患者由于血管管腔狹窄,進而可能引起左右手的血流量出現差異,患者可表現為患側上肢活動不靈活,麻木、乏力、橈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等,可以根據超聲與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以減少血栓形成和發展,必要情況下可以通過經皮腔內血管成形支架置入術與解剖外旁路重建術進行治療;
4、主動脈夾層:患者的主動脈管壁內膜破裂,血液流入內膜和中膜之間形成的夾層血腫,血流動力學出現障礙,可引起患者出現左右手血壓存在差異的情況,患者還可表現為撕裂樣疼痛,一旦診斷要積極治療,可聯合應用β受體阻斷劑和血管擴張劑治療,血管擴張劑主要包括硝酸酯類、鹽酸肼屈嗪、硝普鈉等,可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另外還需要進行主動脈修補治療,可緩解左右手血壓不一樣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