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鉀濃度的正常范圍為3.5-5.5mmol/L,當血清鉀濃度低于3.5mmol/L時稱為低鉀血癥。多數情況下,低鉀血癥常伴有缺鉀的情況,主要原因包括鉀攝入不足、鉀丟失過多、細胞外鉀轉入至細胞內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為鉀丟失過多,又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經消化道失鉀:主要見于嚴重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及腸瘺等。消化液含鉀量較血漿高,故消化液喪失必然丟失大量鉀,消化液大量丟失伴血容量減少時,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腎排鉀增多,從而引起缺鉀和低鉀血癥;
2、經腎失鉀:主要見于長期大量使用髓袢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或患有腎間質性疾病如腎盂腎炎、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的患者。前者由于鈉水重吸收障礙使遠端腎小管液流速增加,后者由于原尿中溶質增多產生滲透性利尿作用,兩者均使腎排鉀增多,從而造成缺鉀和低鉀血癥;
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不多,一般情況下出汗不易引起低鉀血癥。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體力勞動時,可因大量出汗丟失較多鉀,若沒有及時補充可引起缺鉀和低鉀血癥。
通常缺鉀和低鉀血癥患者可出現乏力、心律失常、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表現,需在醫生指導下,通過食物補鉀、口服藥物、靜脈滴注等方式盡快緩解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