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看,胸悶氣短失眠是由于體內氣血不足所致。而從西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它通常是由器質性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缺血、心絞痛、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引起的,同時也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疾病所致。
1、中醫(yī)角度:心氣虛弱、鼓動無力、氣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血不能養(yǎng)心、神不守舍等問題。當氣血不足時,可能會出現(xiàn)呼吸急促、胸悶等不適癥狀,從而導致失眠等不適。
2、西醫(yī)角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缺血、心絞痛、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心臟功能不全,從而引起缺氧,表現(xiàn)為胸悶、氣短等癥狀,最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入睡困難、失眠等不適。由于上呼吸道的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疾病會影響肺通氣功能,從而導致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癥狀,長期下去還可能引發(fā)失眠等問題。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源于長期失眠所導致的胸悶氣短的癥狀,這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
在出現(xiàn)胸悶氣短失眠的癥狀時,應立即尋求醫(yī)療幫助,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以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