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腦積水是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腦有異常的多量腦脊液潴留而引起的腔隙擴大狀態及其癥后群。因顱脊部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所致的腦積水稱“先天性腦積水”如系后天疾病所引起的稱“后天性腦積水”。腦積水的病理改變為腦室系統逐漸擴大,第三腦室向下方隆起壓迫垂體及視神經交叉部,透明隔可穿破,腦實質變薄,以額葉處最明顯,甚至穿破側腦室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胼胝體、錐體束、基底節、四疊體、脈絡叢及腦干等處均可因長期受壓而萎縮。白質脫髓鞘變,神經軸受壓變形,膠質增生及神經細胞退行性變等。 正常情況下,腦脊液的分泌和吸收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但在病理情況下,顱內腦脊液過多積存于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腔內。腦積水臨床上分為梗阻性腦積水和交通性腦積水兩大類。 阻性腦積水見于腦脊液通路受阻,在受阻以上腦室系統擴大而無蛛網膜下腔的擴張。多見于先天性畸形,如中腦導水管畸形是嬰兒腦積水的主要原因,出生時常有頭顱偏大,而后是頭顱呈進行性異常增大,頭身不成比例,智力發育低下,甚至有痙攣性癱瘓。其次是腫瘤直接堵塞或壓迫腦室系統的通道導致腦積水。交通性腦積水多為后天病變引起,如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阻塞蛛網膜粒,引起腦脊液吸收功能障礙,使腦室系統和蛛網膜下腔擴張。指導意見:西醫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減少腦脊液生成外分流術、腦室系統梗阻遠近端的旁路手術和解除梗阻病因的手術。對于病因不甚明了者,目前臨床上以腦室-腹腔分流術最為普通。 中醫認為本病小兒多發,故歸納于“解顱”的范疇。其病因為先天不足,外邪乘虛侵入。根源為腎虛,腎主水,腎虛則氣化行水障礙,而停積腦中;腎藏精,主骨升髓充腦,腎精虛則骨腦失充而智力、形體發育不良。治療上以補腎利水,標本兼治法為主。 以上是對“嬰兒腦積水全身無力”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