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醫學的藏象理論,“藏”是藏于體內的內臟,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恒之腑。其中五臟是肝、心、脾、肺、腎。而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1、膽:膽附于肝,肝與膽有經脈相絡屬。膽居六腑之首,膽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貯存與排泄膽汁、主決斷。膽汁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主決斷是指膽與人的勇怯以及決斷能力相關,如膽氣虛則驚悸、虛怯而不能決斷等;
2、胃: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腸,又稱胃脘,胃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別稱上脘、中脘、下脘。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為和。主受納、腐熟水谷是指胃接受、容納飲食,并對飲食進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食糜經胃下傳于小腸,經脾的運化而營養全身。主通降、以降為和是指飲食經胃腐熟形成食糜以后,還必須由胃下行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
3、小腸:小腸位于腹中,上口與胃相接,下口與大腸相連。小腸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受盛和化物,主泌別清濁。主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腸具有接受胃初步消化之食糜,和將食糜進一步消化為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如小腸受盛和化物的功能失常,則可見腹脹、腸鳴、腹痛或者泄瀉等癥狀。主泌別清濁,是指小腸將消化后的水谷精微與食物殘渣分開,并將水谷精微吸收,由脾轉輸于全身,將食物殘渣下輸大腸時吸收大量的水液,小腸主液就是指這一作用;
4、大腸:大腸居于腹中,上口與小腸相接,下口緊接肛門,大腸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傳化糟柏。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的水分,形成糞便后傳送至大腸末端,由肛門排出體外,大腸主津是指大腸可以吸收水液;
5、膀胱: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腎之下,大腸之前,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和排泄尿液;
6、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總稱,主要的生理功能有通行元氣、運行水液。三焦通行元氣是指三焦作為元氣的通道,使根于腎的元氣充滿全身,以推動、激發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三焦通利則元氣暢通,全身氣的升降出入運行正常。三焦運行水液,是指全身水液的輸布代謝,雖然是在許多臟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如三焦水道不通,則肺、脾、腎等臟腑調節水液的功能難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