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無巴特食管的名詞,一般指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是Barrett食管的中文譯名,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伴有腸化或不伴有腸化。其中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屬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可能發展為食管癌,不伴有異常增生的Barrett食管發生癌變的幾率非常小,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發生癌變的幾率可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有一輩子不癌變的可能。需要特別指出的是,Barrett食管只是屬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發生食管腺癌的概率高一點。但在我國,食管癌的類型主要是食管鱗癌。
Barrett食管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內鏡治療以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反流所致的癥狀,緩解不適,常用的藥物是抑酸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與胃腸動力調節劑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但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內鏡治療適用于伴有高度異型增生和癌局限于黏膜層的Barrett食管患者,內鏡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內鏡下病變切除術、激光治療術等。對于Barrett食管經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行手術治療,可一定程度改變患者反流癥狀。
此外,Barrett食管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復診,定期進行內鏡檢測,以便癌變后早期診斷及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