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與類型有關,可分為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類型不同,臨床表現有所差異。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個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一般是8~20天潛伏,可分成三度。
(1)Ⅰ度:表現為初為鮮紅,以后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后出現脫屑及色素沉著。
(2)Ⅱ度:表現為顯著急性炎癥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水皰破后呈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3)Ⅲ度:表現為紅斑水腫后迅速組織壞死,以后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愈合;愈后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生干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自數月至數十年。
其炎癥表現不顯著,但由于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層細胞而致皮膚干燥、粗糙、皸裂,毛發脫落,甲色暗晦,出現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甲皺微循環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
若出現以上癥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及早進行正規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