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耐力又稱心肺適能,是指持續體力活動中呼吸系統吸入氧氣、循環系統運送氧氣和骨骼肌利用氧氣的能力,體現人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心肺耐力是健康體適能的核心要素,可作為預測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的良好指標。評估心肺耐力的指標因測試方法不同而不同,其中最大攝氧量、無氧閥、代謝當量、心率等是心肺耐力的重要評估指標。
1、最大攝氧量:反映了機體氧的運輸系統,包括肺、心血管、血紅蛋白及肌肉細胞有氧代謝功能是否正常。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疾病和肌病均可導致最大攝氧量下降,心肺耐受力降低;
2、無氧閥:因機體不可能在達到最大攝氧量后才開始轉為無氧代謝,故無氧閾與最大攝氧量相比,更能反映人體的有氧工作能力。當受試者在最大攝氧量百分比負荷較低時,如40%才開始轉向無氧代謝,則其無氧閾就較低,表示有氧工作能力較低,心肺耐力較差;若受試者最大攝氧量在60%時開始轉為無氧代謝,則其有氧工作能力較高,心肺耐力較好;
3、代謝當量:可反映運動強度與攝氧量的關系,客觀評定心肺耐力,且可據此決定運動允許量。由于代謝當量以活動時的氧耗量來表示,所以導致最大攝氧量降低的疾病同樣也可導致代謝當量的降低;
4、心率:正常人在80%-90%的最大攝氧量以下的運動強度范圍內,心率隨著耗氧量的增加而增快,與最大攝氧量呈線性相關。心率異??梢娪诟鞣N心肺疾病,多提示心肺耐力差,應該限制體力活動;
5、其他:還可通過對心臟和肺部功能檢測,如心臟彩超、射血分數等以及步行試驗等對心肺耐力進行相應的評估。
在測量和評估心肺耐力,特別是測試結果與評價標準進行對比時,要注意測試方法和適用人群是否一致或類似,以確保評價結果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