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皮膚壞死誘發因素較多,常見如壓瘡、急性蜂窩組織炎、氣性壞疽等。
皮膚壞死可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潰爛,伴有惡臭、疼痛、竇道等。
癥狀皮膚壞死誘發因素不同,癥狀表現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壓瘡:
因長期臥床使局部皮膚受壓可引起紅斑、皮膚深度潰瘍,進一步加重時可引起皮膚壞死、肌肉壞死等表現,局部皮膚還可能覆蓋腐肉、焦痂或有竇道等。壓瘡臀部皮膚壞死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急性蜂窩組織炎:
常在病變區皮膚明顯的紅、腫、熱、痛,局部病變呈暗紅色,與周圍皮膚界限不清,且病變區中央常因缺血而發生皮膚壞死,壞死部位因缺血呈現為白色。臀部急性蜂窩組織炎皮膚壞死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氣性壞疽:
患者發病期多有深在擠壓傷,一般傷后1-4日發病,早期表現為傷口周圍腫脹,緊張發亮,伴明顯疼痛,隨后出現皮膚壞死、潰爛惡臭,且由于組織中有明顯氣體,可觸及捻發音,常伴有發熱、煩躁等不適。氣性壞疽腳部皮膚壞死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皮膚壞死誘發因素不同,致病因素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壓瘡:
通常是因長期臥床導致體表骨性隆突部位的軟組織與床褥之間持續受壓,導致局部缺血、壞死,進而引起皮膚壞死、潰瘍等表現。
急性蜂窩組織炎:
通常為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或厭氧菌等致病菌侵入皮下、筋膜下等引起的急性化膿性彌漫性炎癥。
氣性壞疽:
通常是因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傷口導致的肌壞死或肌炎,常見致病菌如產氣莢膜梭菌、水腫桿菌、腐敗桿菌等。
治療皮膚壞死誘發因素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壓瘡:
需根據個人病情予以針對性處理,如皮膚壞死患者可由專業醫生清除壞死組織,并用碘伏等沖洗創面,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等,但若皮損面較大則需考慮局部手術切除治療。
急性蜂窩組織炎:
患者需注意休息,并適當加強營養,可遵醫囑羅紅霉素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片、呋喃西林溶液、莫匹羅星軟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氣性壞疽:
一旦確診,需及時治療,可根據病情進行外科清創、使用注射用普魯卡因青霉素等抗生素、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必要時需考慮截肢。
[1]劉曉紅,康琳.協和老年醫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11.
[2]李森愷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臨床醫學 整形美容外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20.107-109.
[3]***著.藥物與臨床[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78.
[4]古仕明主編.外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86.
[5]王寶璽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臨床醫學皮膚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