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功能逐步衰退、飲食勞逸等因素,致使身體陰陽失衡,進而出現脾腎陰陽兩虛的癥狀。通常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借助藥物療法以及中醫理療的方式來進行調理。
一、癥狀
脾主運化,若脾氣虛弱,無法運化水液,或者腎陽虛損,氣化功能失調,就會造成津液的輸布、排泄出現障礙,筋脈失去滋養,呈現出面浮肢腫、腹脹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癥狀。
二、調理方法
1、藥物療法: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歸脾丸、逍遙丸、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散等藥物來治療脾虛,其中歸脾丸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也適用于脾腎陰陽兩虛所導致的肢倦乏力、食欲不振。還能夠遵照醫囑使用金匱腎氣丸、補天靈片,其中金匱腎氣丸,能夠用于脾腎陰陽兩虛所引起的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2、中醫理療:可以通過中醫理療的方式來進行調理,可以選取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進行針灸或艾灸,其中關元穴具備補腎壯陽、理氣和血等作用,神闕穴取仰臥位位于肚臍中央處,有著健運脾胃、溫陽固脫的功效,對于腎陰陽兩虛具有一定的調理效果。
需注意的是,若癥狀持續或加重,需及時就醫,切勿擅自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