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該患者存在嚴重的骨質疏松,在乘車時遇司機突然剎車,髖關節受力產生髖關節疼痛,并伴有局部腫脹和活動障礙,肢體出現短縮畸形。通過髖關節CT掃描,發現股骨頭產生骨皮質斷裂,并伴有骨折端顯著移位,股骨頭關節面遭到嚴重破壞,遂采取手術治療?;颊咴谥委熀笾饾u恢復髖關節活動和負重行走能力。
【基本信息】女、70歲
【疾病類型】股骨頭骨折
【就診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就診時間】2022年5月
【治療方案】手術治療(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康復治療(腿部活動、髖關節活動)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周,3個月門診隨訪
【治療效果】關節疼痛消除,關節及肢體活動恢復
一、初次面診
該患者發生嚴重外傷,造成髖關節劇烈疼痛和髖關節功能障礙,影響正常負重行走,即使保持站立也存在嚴重困難。通過體格檢查發現,髖關節存在屈曲畸形以及下肢短縮畸形,髖關節旋轉活動和屈伸活動均顯著受限,并伴有髖關節周圍皮下廣泛淤青,關節壓痛癥狀顯著,懷疑存在股骨頭骨折,進一步檢查髖關節CT,顯示股骨頭發生皮質斷裂,髖臼仍然保持完整,同時骨盆環保持穩定。根據髖關節外傷病史、體格檢查以及CT掃描檢查結果,最終確診為股骨頭骨折。
二、治療經過
該患者發生股骨頭骨折,骨折斷端移位顯著,股骨頭完整性遭到嚴重破壞,關節面軟骨損傷相對比較嚴重,存在明顯的股骨頭壞死風險,因此采取手術治療更為適合,患者及家屬對于病情充分了解后,經過反復考慮,最終同意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確認股骨頭發生碎裂,截除損傷的股骨頭,更換人工股骨頭。確認人工關節穩定后,留置引流管一枚,并反復沖洗手術切口,關閉手術切口并結束手術。在術后第2日拔出引流管,并囑患者開始腿部活動以及髖關節活動,增強下肢肌肉力量,1周后患者順利出院,繼續門診治療隨訪3個月。
三、治療效果
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在1周左右明顯減輕,并順利出院。經過多次復查,確認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下肢長度恢復至傷前水平,未出現發熱、感染等不良后果?;颊咴谛g后4周恢復正常行走,術后3個月可以參加輕度運動,如快走,運動過程中以及運動結束后未誘發髖關節疼痛等臨床表現。
四、注意事項
該患者在積極治療后,受限的髖關節功能得以完全恢復,疼痛癥狀也徹底消除,患者對于治療結果比較滿意,作為主治醫生,我也替患者感到高興。叮囑患者在出院后,注意對髖關節進行保護,不可早期過度屈曲髖關節,防止發生術后關節脫位。堅持肌肉鍛煉對于術后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如主動收縮股四頭肌、輔助彈力帶進行抗阻力髖關節屈伸活動。如產生髖關節疼痛、發熱等臨床癥狀,要及時到骨科門診進行復查。飲食上增加牛肉等營養物質攝入,對于術后康復也具有重要意義。
五、個人感悟
本篇患者發生股骨頭骨折,疼痛癥狀比較嚴重,生活嚴重受限,能夠早期接受治療是順利恢復的先決條件。此外,治療的關鍵所在是準確安裝人工關節,確保人工關節與自身髖臼能夠達到匹配。術后,患者堅持肌肉鍛煉增強髖關節穩定性,既保護了髖關節,避免髖關節發生松動以及脫位,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鞏固了手術治療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