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男子駕車回家途中發生嚴重車禍,致頭部、胸部、左下肢等全身多處損傷,當即陷入昏迷狀態。急診行頭顱CT、胸部三維重建,以及骨盆正位、閉孔斜位、髂骨斜位X線檢查,結果顯示為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第3-5肋骨骨折、左側股骨頭骨折伴髖關節后脫位。入院后立即給予患者積極救治,腰麻下行髖關節后脫位手法復位術,待患者病情趨于穩定后,全麻下行手術切開復位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患者恢復情況較好。
【基本信息】性別:男,年齡:57
【疾病類型】股骨頭骨折
【就診醫院】海城正骨醫院
【就診時間】2018-10-10
【治療方案】髖關節后脫位手法復位術+手術切開復位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31天,手術后1個月、3個月、半年分別前往骨科門診復診
【治療效果】手術后復查髖關節CT三維重建,觀察骨折端基本達到解剖復位。術后2周傷口順利拆線,6周后開始拄拐下地活動,3個月后逐步開始進行負重訓練
一、初次面診
男子駕車不慎遭遇嚴重車禍,當即陷入昏迷狀態。急診觀察患者頭面部多處皮擦傷,右側胸壁廣泛性壓痛陽性,左下肢肢體腫脹、畸形,左側髖部有明顯壓痛點,左下肢內收、內旋,雙下肢不等長。給予患者行頭顱CT、胸部三維重建,以及骨盆正位、閉孔斜位、髂骨斜位X線檢查,結果顯示為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第3-5肋骨骨折、左側股骨頭骨折伴髖關節后脫位。
二、治療經過
股骨頭骨折在臨床上需要與股骨頸骨折進行鑒別診斷。股骨頸骨折患者也多見于碾壓傷、車禍、高空墜落傷等,會導致患肢出現畸形,表現為外展、外旋畸形,當觸碰到患肢或移動患肢時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感,有叩擊痛。股骨頸骨折由于為囊內骨折,出血不多,并且局部有較多肥厚的肌群包圍,因此不容易出現明顯的皮膚青紫、腫脹,患者在發生股骨頸骨折之后會出現明顯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此為兩者之間主要的鑒別要點。明確診斷之后,首先需要在腰麻下行髖關節后脫位手法復位術,操作過程較為順利,復位后復查髖關節CT結果顯示復位效果較好。待患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后,選擇實施了手術切開復位螺釘內固定方式進行治療。由于患者受傷機制較為復雜,損傷程度較嚴重,術中使用了金屬螺釘與鈦板進行固定,因此手術費用相對較高,前后兩次手術治療費用共計約為1.5萬元左右。對此患者家屬表示理解,并且同意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
三、治療效果
手術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對髖關節后脫位進行手法復位之后,復查髖關節CT結果顯示基本達到了解剖復位效果。待患者病情趨于穩定之后,安排實施了手術切開復位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術后皮膚牽引2-3周,拆線時觀察患者傷口周圍無明顯紅腫、膿性分泌物,未見有明顯延遲愈合或皮膚組織感染表現。手術后6周,復查骨盆正位、閉孔斜位X線檢查,骨折端愈合情況較好,患者可以拄雙拐下地活動。術后3個月患者開始逐步進行負重功能訓練。
四、注意事項
手術后還要進行皮膚牽引3周。術后應該早期進行主動功能訓練,患者可以在病床上進行足趾屈伸功能訓練,2周后若可以忍受疼痛,可適當開始活動髖膝關節。6周后復查骨盆正位、閉孔斜位X線,骨折端修復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拄拐下地活動,3個月后可以逐步開始進行負重功能訓練。飲食上盡量選擇富含蛋白質、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幫助患者增加營養。
五、個人感悟
臨床上發生髖關節后脫位合并股骨頭骨折的情況并不多見,常見于車禍傷,且患者往往是司機或者是副駕駛員,患者保持在一個特定的體位,當發生車禍時,患者髖關節多處于屈曲內收狀態,車禍發生后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干,股骨頭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撞擊到髖臼后壁,導致髖關節后脫位,并造成股骨頭骨折。由于作用力較大,受傷機制復雜,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