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患者是一位46歲女性,因出現乏力、食欲欠佳,以及進食后腹脹、腹瀉癥狀,而來我院就診。我為患者進行了舌診與脈診,根據檢查結果診斷其為脾氣虛證。綜合考慮后,給予患者針灸治療,并給予其口服人參健脾丸。門診治療4周后,患者病情穩定,不適癥狀逐漸消失。
【基本信息】女、46歲
【疾病類型】脾氣虛證
【就診醫院】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10月
【治療方案】針灸治療(背俞穴、脾俞穴、太白穴、足三里穴)+口服藥物(人參健脾丸)
【治療周期】門診治療4周
【治療效果】病情穩定,不適癥狀逐漸消失
一、初次面診
上午10點,門診室來了一位女性患者,她臉色發黃,體型消瘦。我首先請患者坐下,患者自訴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力癥狀,食欲欠佳,飯量減少,而且進食后還會有腹脹、腹瀉的情況,平時也不愛說話。與患者溝通時,她說話聲音較小。我給患者進行舌診與脈診,見其舌淡,苔白,脈沉。綜合患者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診斷為脾氣虛證。我給出的治療方案是針灸配合藥物治療,患者表示同意。
二、治療經過
與患者協商后,首先給其進行針灸治療,治療前告訴患者要放松心情,不要緊張。我一邊給患者進行穴位針灸,一邊與患者閑談,為的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防患者初次針灸出現暈針的情況。針灸穴位主要包括背俞穴、脾俞穴、太白穴、足三里穴,通過對以上穴位的針灸,可以起到補益脾氣、健脾促消化的作用。針灸完畢后給予患者口服人參健脾丸,該藥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氣、和胃止瀉,對于脾氣虛證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給患者講解用藥方法、頻次后,囑其居家進行治療,并囑患者服藥期間定期來門診進行針灸治療,患者表示知曉。
三、治療效果
通過藥物配合針灸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好轉。門診治療1周后,患者自訴精神狀態較前好轉,乏力癥狀得到緩解?;颊叩牟∏樽兓崾局委煼桨赣行?,囑患者要繼續治療,直到康復為止。門診治療4周后,患者一般情況可,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不適癥狀基本消失。考慮患者恢復良好,遂囑其停止治療。
四、注意事項
患者經過治療,不適癥狀得到緩解,我也為患者的好轉感到高興,并囑咐患者日常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在病情初愈期間避免勞累、熬夜;
2、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加戶外運動鍛煉,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4、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可以根據天氣的變化添減衣物。
五、個人感悟
脾氣虛證在臨床上主要是指脾胃虛弱引起的一系列癥候,該病的發生通常與飲食失調、過度勞累、憂思過度、情緒不良、久病損傷脾氣等原因有關,以腹脹、食欲差、大便溏薄、精神不振、體形消瘦、少氣懶言等為主要癥狀。一旦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應警惕脾氣虛證的發生,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對癥治療。如本文患者由于治療及時,所以短期內康復,治療效果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