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類,動脈、靜脈由內向外有內膜、中膜和外膜,毛細血管沒有外膜。
結構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類。其中動脈、靜脈由內向外有內膜、中膜和外膜,內膜由內皮細胞和基底膜構成,中膜由血管平滑肌構成,外膜由纖維芽細胞和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等疏松結締組織構成。毛細血管的外膜會消失,主要由內皮和外面的基底膜組成。
血管結構圖
動脈結構:
內膜為動脈壁結構中最薄的一層,由內皮及外面的少量結締組織構成;中膜為動脈壁結構中最厚的一層,由平滑肌及彈性纖維構成。大動脈的中膜以彈性纖維為主,具有較大的彈性。中小動脈的中膜以平滑肌為主。小動脈管壁的平滑肌的收縮不僅可改變其管徑,影響器官、組織的血液量,還可改變血流的外周阻力,影響血壓;外膜由結締組織構成,內含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
靜脈結構:
靜脈血管壁薄,三層結構間分界不明顯。內膜最薄,由內皮和結締組織構成,還形成阻止血液逆流的靜脈瓣;中膜較薄,由稀疏的平滑肌構成;外膜最厚,內含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此外,內膜的內側每隔一段距離就長有半月狀的靜脈瓣,能夠防止靜脈血管中的血液逆流。靜脈瓣在下肢的靜脈血管中數量最多。
毛細血管靜脈結構包括連續毛細血管、血竇和有孔毛細血管。其中連續毛細血管內側的內皮細胞之間沒有空隙,外層為基底膜,是最普通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的內皮細胞僅有一層,非常薄弱,可以方便液體和物質的進出,使氣體和養分、廢物的交換成為可能。
血竇內皮細胞不連續,有多個開口,基底膜也不連續。這種毛細血管多存在于肝臟內,可以允許蛋白質等比較大的分子通過。有孔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之間沒有間隙,但是布有一些細小的開口,組織也較為松緩。常見于腎小球與內分泌腺等處。
功能血管具有參與形成和維持動脈血壓,輸送血液和分配器官血流量,以及實現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功能。
[1]李偉.3D人體解剖百科手冊[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209.
[2]王庭槐.生理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