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上呼吸機時要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侵入性操作,會造成患者痛苦,需要打鎮靜,以減少患者不適癥狀,但是上呼吸機后并不是一直打鎮靜。因為鎮靜藥存在有一定風險性,由于對于老年、體弱的患者,機體會降低對鎮靜藥的耐受力,若一直打鎮靜劑,嚴重時可能會產生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反應,具體上呼吸機后什么時候停止打鎮靜,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態進行判斷。
如果上呼吸機后患者有煩躁、心率快、血壓高等反應,會使患者與呼吸機依存性差,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需要打鎮靜保護患者,輔助患者更好的進行呼吸機治療,有利于疾病恢復。另外對于氣管插管的患者,可能因不能耐受不適癥狀,會出現躁動、痛苦,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意外拔管的現象,此時需要打鎮靜進行預防。當患者在清醒的狀態下,可以接受呼吸機治療,能夠自我控制行動,且沒有煩躁、心率快、血壓高等各種應激反應,此時不需要一直打鎮靜,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遵醫囑停止打鎮靜。
對于上呼吸機后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關注生命體征,若存在痰液等,需要及時由醫護人員進行吸痰,避免長期臥床出現的肺部感染。同時做好局部護理工作,定時進行翻身,減少局部受壓皮膚出現壓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