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下垂一般與脾功能失常有關。當脾臟功能失常時,患者脾氣不足,不能固攝其他臟腑時,會導致臟器脫離固定的位置而發生下垂,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通過藥物治療。
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鐮刀。脾胃同居中焦,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在五行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主升,主統血。其中,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具體表現為升清和升舉內臟兩個方面。脾主升舉內臟,是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氣上升而胃氣下降,升降協調平衡,是維持臟器位置恒定不移的重要因素。而由于脾氣主升,故脾氣上升是防止內臟下垂的重要保證。若脾氣虛弱、無力外舉,反而下陷,則可導致某些內臟下垂,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等病證。
如果患者存在內臟下垂的情況,通常稱之為脾氣下陷證或中氣下陷證。對此,臨床治療常采用健脾升陽舉陷的方法,可以遵醫囑應用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等中成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