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壞血酸是指維生素C,維生素C為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自我生成,需要從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獲取。維生素C在大多數生物體內,調節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新陳代謝,缺乏維生素C可引起壞血病,具有一定防止壞血病的作用,因此又稱為抗壞血酸。
維生素C還具有一定中斷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并且維生素C可以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育,預防牙齦出血,改善機體對鐵、葉酸、鈣的利用。通常大部分維生素C在人體內經代謝分解,由尿液排出,少部分可直接由尿液或是汗液排出體外,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流失,而人體無法合成維生素C,所以需要有意識的補充維生素C。
日常生活中,可以進食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鮮棗、草莓、獼猴桃、圓白菜、生菜、青椒等,一般可滿足機體需求,無須額外補充。但當食物不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時,并且經臨床判斷有維生素C缺乏者,可通過維生素C片等藥物進行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