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髖關節扭傷,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疼痛、腫脹、發熱、活動受限等。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較為松弛、薄弱,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容易出現扭傷,必要時可以通過三維CT檢查,明確是否有骨折或者脫位。
1、疼痛:患者的髖關節扭傷時,周圍的組織也會隨之受到損傷,在髖關節進行旋轉、屈伸、負重活動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疼痛,但不會造成腰椎或鄰近的膝關節疼痛;
2、腫脹:患者出現髖關節扭傷,會導致局部的微小出血,造成軟組織輕度腫脹,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皮下淤血,如果存在明顯淤血,則需要警惕骨折的可能性;
3、發熱:髖關節扭傷后,由于對血腫的吸收,可能會造成患者出現發熱,通常為低燒;
4、活動受限:髖關節扭傷后,由于髖關節局部的疼痛或關節脫位,導致無法進行外展、旋轉等動作,或者在進行以上動作時,幅度會明顯受到限制;
5、其他:由于髖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比較肥厚、發達,所以患者出現扭傷,通常意味著損傷的程度比較嚴重。如果髖關節扭傷后出現了關節脫位,可能會導致骨頭異常突出,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會形成畸形。
對于髖關節扭傷患者,應該適當進行休息和理療,避免過多的負荷活動,可以通過局部熱敷和理療使髖關節的局部血運增加,起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的作用,也可以遵醫囑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減輕局部疼痛,如阿司匹林片、塞來昔布膠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