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一個月后還流血可能是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殘留、產褥感染、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子宮黏膜下肌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治。如需用藥,建議暫停哺乳。
1、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子宮收縮乏力,不能有效止血和恢復正常大小,可伴有惡露量多,有血塊,下腹部墜脹感??赏ㄟ^按摩子宮促進收縮,服用藥物促進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比如益母草顆粒、五加生化膠囊等。產后進行產后康復鍛煉,如凱格爾運動,促進盆底肌肉恢復。
2、胎盤胎膜殘留:分娩過程中胎盤、胎膜部分殘留于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可出現惡露增多,有異味,有時可伴有腹痛。需進行超聲檢查明確診斷,較小的殘留可先使用藥物促進排出,如米索前列醇片;若殘留較多或藥物治療無效,需行清宮術,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
3、產褥感染:產后因不注意衛生,細菌等病原體侵入生殖道,引起感染,表現為發熱、惡露增多且有臭味,下腹部疼痛,子宮壓痛明顯。需應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療。
4、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若為剖宮產分娩,手術切口愈合不佳,可出現陰道出血,可伴有下腹部疼痛,切口部位壓痛。需進行超聲等檢查評估切口情況,若有血腫等情況,可先保守治療,如使用氨甲環酸片、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必要時可能需要再次手術修復切口。
5、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黏膜下肌瘤向宮腔內生長,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后出血時間延長,可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病史,產后出血淋漓不盡。可選擇宮腔鏡手術,在宮腔鏡直視下切除子宮黏膜下肌瘤,減少對子宮的損傷。
產后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用品。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鐵的食物,促進身體恢復。避免過早性生活和盆浴,按醫生要求定期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