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膏藥癢癢,可能是皮膚過敏、皮膚刺激、透氣性差、個體差異、膏藥質量問題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皮膚過敏:膏藥中的橡膠、藥物成分、粘合劑等可能成為過敏原,接觸皮膚后,免疫系統識別為外來有害物質,引發過敏反應,組胺等炎癥介質釋放,導致皮膚瘙癢,常伴有紅斑、丘疹,邊界與膏藥粘貼范圍大致相符,撕下膏藥后癥狀可能加重。應立即揭下膏藥,用清水沖洗皮膚,去除殘留藥物,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組胺;西替利嗪片,緩解過敏癥狀;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收斂。
2.皮膚刺激:部分膏藥刺激性較強,如含有辣椒素、水楊酸等成分,貼敷時間過長或皮膚嬌嫩、敏感部位使用,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可能出現局部皮膚發紅、灼熱,無明顯皮疹。揭下膏藥后,可外用溫和的保濕乳液,如尿素維E乳膏,滋潤皮膚,緩解不適;冷敷也可減輕癥狀,如用冷毛巾敷于患處;若癥狀較重,口服布洛芬膠囊止痛,減輕灼熱感。
3.透氣性差:膏藥貼敷在皮膚上,阻礙汗液蒸發,皮膚長時間處于潮濕悶熱環境,角質層含水量增加,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容易滋生細菌、真菌,引發瘙癢,還可能伴有異味、皮疹。應縮短膏藥貼敷時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適當讓皮膚透氣,可外用痱子粉,吸濕止癢;若出現皮疹,根據情況外用抗真菌(如酮康唑乳膏,針對真菌感染)或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針對細菌感染)。
4.個體差異:每個人皮膚敏感性不同,有些人本身屬于過敏體質,或皮膚處于高敏狀態(如患有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期間),對膏藥耐受性低,即使正常貼敷常規膏藥,也容易出現瘙癢癥狀,甚至全身過敏反應。揭下膏藥后,按過敏癥狀處理,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如地奈德乳膏,減輕炎癥;避免再次使用同類膏藥,必要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5.膏藥質量問題:劣質膏藥制作工藝粗糙,成分不純,雜質多,貼敷后更易引起皮膚不良反應,導致瘙癢、紅腫等,還可能影響治療效果。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質量可靠的膏藥,若懷疑膏藥質量有問題,立即停用,更換品牌,同時觀察皮膚反應,對癥處理,如出現感染,及時抗感染治療。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謹遵醫囑。日常護理中,貼膏藥前清潔皮膚,確保干燥;嚴格按照說明書控制貼敷時間;若皮膚有破損、潰瘍等情況,避免貼敷;首次使用新膏藥,可先在小面積皮膚試用,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