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藏象學說,中醫牙齒對應的器官,在五臟上對應的是腎臟,在六腑上對應的是膀胱,其中五臟為本,六腑官竅為標,即齒以腎為本。
牙齒屬于骨骼最末端部分,是人體骨骼在正常情況下唯一暴露于外的部分。中醫學認為牙齒與腎、膀胱對應,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而腎主骨、生髓,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腎精充盛則化生牙髓。
此外,腎與膀胱相表里,膀胱有氣化作用,能將五谷五味之津液氣化分入血脈,以成骨髓,在牙髓的生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牙齒在中醫中主要對應腎和膀胱。腎與膀胱功能正常,牙髓才能充盛,正常發揮濡養牙齒、感知、防御功能。如果腎精不足或膀胱氣化功能失常,牙髓可能無法發揮濡養、感知、防御功能,可能會導致牙痛、牙齒營養不良、牙齒敏感等問題。
中醫中牙齒的狀態是腎、膀胱狀態的外在反映,發生牙齒病變時可以去中醫科就診,完善脈診、問診等明確情況,遵醫囑進行相應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