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是指一個人缺乏對自我的管理,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治療拖延癥,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如合理情緒療法、行為認知療法、家庭療法等。
1、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主要是對拖延、拖延的短暫快樂等不合理和非理性的信念進行批判和駁斥,轉變患者對拖延的態度,使患者建立戰勝拖延癥的信念和信心,并通過家庭作業的方式不斷進行鞏固和強化,從而使患者更多依靠自身的積極行動解決情緒困擾和生活困擾,擺脫拖延。
2、行為認知療法:拖延癥患者往往會沉迷于拖延所帶來的短暫歡樂,需要轉變其認知觀念。通過行為認知療法讓患者意識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價,幫助患者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動”的長遠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長遠目標,明白及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3、家庭療法:以家庭作業的方式讓患者不斷進行自我管理和行動,在拖延思想出現的時候使用思維阻斷法,立即對自己的拖延思維說“停止”。另外,患者家屬應對患者起到幫助、監督的作用,從而使患者能進一步戰勝拖延癥。
綜上所述,患者有拖延癥,可以去醫院精神心理科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