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推算血小板低的產婦死亡率約1.4/10000。血小板減少導致產婦死亡是因為血小板的質和量發生異常,導致出血、貧血和感染后死亡。引起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重度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藥物因素等。
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是因為血液稀釋和血小板破壞導致,分娩結束后可以自愈;
2、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主要由于血小板結構抗原發生改變,產生自身抗體,結合了抗體的血小板遭受免疫破壞使血小板減少。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例如潑尼松;
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由于體內微血管內血小板血栓廣泛形成,導致多臟器功能受損,病死率較高。治療上采用血漿置換+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
4、重度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是由于孕婦全身血管痙攣、缺氧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黏附聚集消耗增加,數量減少。治療方面主要是降壓、解痙,多應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藥物,必要時需要考慮終止妊娠;
5、藥物因素:肝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地西泮、青霉素、丙硫氧嘧啶等藥物,通過抑制血小板生成、免疫機制等導致血小板減少。停藥3-7天后血小板開始上升,2周內基本可完全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