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很熱但感覺很冷,從中醫角度看,可能由外感風寒、邪熱內郁證、陽氣虛衰、氣血不足、肝郁化火證等原因所致,若此癥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對癥治療。
1.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侵襲體表,衛陽被遏,體表陽氣郁積而發熱,但寒邪仍在,所以感覺很冷,伴隨癥狀可有頭痛、鼻塞、流涕等。應注意保暖,多飲溫水,可遵醫囑服用風寒感冒顆粒、正柴胡飲顆粒、荊防敗毒丸等藥物來疏風散寒。
2.邪熱內郁證:體內有熱邪郁積,陽氣不能外達,出現體表發熱但自覺寒冷,常有煩躁、口渴、便秘等。飲食宜清淡,可遵醫囑服用防風通圣丸、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等藥物來清熱瀉火。
3.陽氣虛衰:陽氣虛弱,不能溫煦肌表,又有虛陽浮越于外,導致身熱但畏寒。多伴有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腰膝酸軟等。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可遵醫囑服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附子理中丸等藥物來溫補陽氣。
4.氣血不足:氣血虧虛,不能濡養周身,衛外不固,出現發熱與怕冷并存,往往伴有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等??啥嗍秤醚a氣血的食物,如紅棗、龍眼等,也可遵醫囑服用八珍丸、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藥物來補益氣血。
5.肝郁化火證:肝氣郁結,日久化火,陽氣被遏,而有身熱怕冷之象,常伴有胸脅脹痛、情緒急躁、口苦咽干等。要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可遵醫囑服用丹梔逍遙丸、龍膽瀉肝丸、加味逍遙丸等藥物來疏肝清熱。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癥狀長期不緩解或伴有其他嚴重不適,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