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指吃了有害物質后,出現的食物中毒、感染等現象。食物中毒與食源性疾病屬于包含關系,區別在于食用的物質上,食源性疾病相比食物中毒可以指代更多?;颊呷绻霈F了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采取針對性治療。
食源性疾病指食用攜帶有毒、有害物質的食物所引起的腸道疾病,可分為感染性和細菌性,包括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等。而食物中毒指吃了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正常胃腸出現感染、中毒等癥狀。在食源性疾病中,誘發病情的食物可能具有毒性,也可能不具有毒性,但其攜帶了一些病原體、有毒物質進入人體,這些物質造成身體出現中毒、感染的癥狀。而食物中毒中,食用的食物可能是攜帶有毒物質,也可能是食物本身就具有毒性,被人體攝入后,導致人體出現不適癥狀。
患者吃了食物后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可到醫院做腸鏡CT、血常規、X線等相關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治療,如果是食物中毒現象,可以遵醫囑使用多潘立酮片、氯雷他定片、甲氧氯普胺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是食物感染現象,可以遵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