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攝入被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流行病學特點是具有季節性、群發性、突發性、預后較好。
1、季節性: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季或高溫、高濕的環境,食物較易變質,易滋生細菌,進而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2、群發性: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爆發中,通常會出現多個相關的病例。可能是由于許多人共同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或者食品在制作、儲存或配送過程中受到了污染。
3、突發性: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病通常非常迅速,癥狀在幾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主要是因為受污染的食物中的細菌在人體內快速繁殖并產生毒素。
4、預后較好:雖然細菌性食物中毒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水樣便等不適癥狀,但是該病的預后較好,致死率較低。
為避免出現細菌性食物中毒。建議不吃腐爛變質食物。剩菜、剩飯應加熱后再食,過期罐頭一律扔掉,生熟食要分開制作加工。建議要將食物冷藏、冷凍保存,可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斷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