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大米泡了兩三天之后并不建議食用。因為長時間浸泡會導致營養成分的流失和細菌的滋生,影響大米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安全性。為保持大米的營養和口感,建議在蒸煮之前只進行短時間的浸泡。
大米的主要營養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質、B族維生素以及無機鹽等,在泡水過程中,大米會吸收水分膨脹,表面的無機鹽和可溶性維生素會溶解到水中,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營養損失。
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如兩三天,大米中的營養成分會進一步流失,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長時間浸泡的大米在營養價值上會有所降低。
大米在泡水過程中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不僅會影響大米口感,使其變得較差,還可能滋生細菌。特別是在室溫或較高溫度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密封保存,大米更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導致變質。
變質的大米即使經過高溫蒸煮,也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進食后可能引發急性胃腸炎,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甚至可能誘發食物中毒,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但是如果大米在泡水后能夠妥善保存,如密封并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由于溫度較低且密封后與空氣接觸少,短時間內,如一天內一般并不會出現變質。在此種情況下,如果大米沒有變質且異味,理論上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保存得當,長時間浸泡的大米在營養價值上已經有所降低,并不推薦食用。
為保持大米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安全性,建議在蒸煮之前只浸泡大米半小時左右。可以讓大米提前吸收水分,變得更加柔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也可以避免營養成分的過多流失和細菌的滋生。
如果需要增加大米的口感,可以提前浸泡10分鐘左右,但最好不要超過70分鐘。在淘洗大米時也應注意輕柔淘洗1-2次即可,避免用力搓洗導致營養成分的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