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正常老年人一天喝1500-1700ml水合適,但若有心臟、腎臟方面的基礎性疾病,需要限制水的攝入,可以適當少喝。因為正常成年人基礎代謝率相對正常,每日推薦喝水量2700-3000ml,其中也包括從食物中攝取的水分,如喝米粥、菜粥等。但正常老年人因為年齡因素,加上從事體力勞動逐漸減少,對水的需求量也會相對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身體對缺水的耐受性下降,所以建議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應養成定時喝水和主動喝水的習慣。一般早晨起床后是補充水分的較佳時間,可以喝大約250ml的溫開水,潤腸通便,促進排泄;早上8點左右、11點左右可以喝一些水,來補充輕體力活動、排便等流失的水分;午飯后1小時左右,以及下午3點左右、5點左右可以再喝一些水,補充身體水分;睡前1-2小時再喝一些水,促進夜間血液循環,避免夜間缺水情況發生。
但是如果老年人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有雙下肢水腫等癥狀,應該嚴格限制喝水量,一般要求24小時排出量大于24小時進水量,包括從食物中攝取的水分。此外,如果老年人合并腎功能不全,也應該減少喝水量,因為腎功能減退,過多的液體排出不及時會導致水鈉潴留,加重腎臟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