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里,補藥是指補虛藥,用來糾正人體氣血陰陽不足,從而治療虛證。所以又可以分為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陽藥,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此類藥物,辨證用藥。
1、補氣藥:如人參、黨參、黃芪、西洋參、白術、山藥、白扁豆等,用來補益臟腑氣虛,如患者氣虛可表現為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脈虛等癥狀;
2、補血藥:如當歸、白芍、熟地黃、阿膠、何首烏等,用來治療血虛證,患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唇爪蒼白、肢體麻木,以及女性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癥狀;
3、補陰藥:如沙參、天冬、百合、麥冬、玉竹、石斛、黃精、枸杞等,用來治療陰虛津液虧損,患者可表現為口鼻咽干燥、午后潮熱、兩顴發紅、腸燥便秘等癥狀;
4、補陽藥:如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肉蓯蓉、紫河車、菟絲子等,用來補充人體內的陽氣,有溫煦作用。患者可表現為身體怕冷、四肢寒冷、喜喝熱飲、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等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