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所接種的疫苗,一般屬于病毒、細菌或蛋白所制成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制劑。但是由于接種人群的體質不同,以及各種疫苗的成分有所不同,可能會在接種完疫苗后,出現局部皮膚或者機體全身的不良反應。
一、局部皮膚不良反應:部分人注射完疫苗后,可能會在注射局部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疼痛,甚至產生硬結等情況,通??赡苁且呙缰兴幬餂]有完全被機體吸收所引起。一般可通過局部熱敷注射部位,有效促進疫苗吸收,使上述不良反應得以有效緩解。此外,若已經出現炎癥反應,還可遵醫囑通過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
二、全身不良反應:1、較輕微的不良反應:如部分患者注射疫苗后,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乏力、精神欠佳、身體困乏、發熱等癥狀表現。可能與注射疫苗后,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應答反應有關,一般通過適當休息即可緩解。但如果上述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則可能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化驗檢查,比如核酸檢測、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相關檢查。如果化驗指標存在明顯異常,則可能需要進行相應的對癥處理;
2、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比如休克、暈厥、寒顫、抽搐、四肢冰冷、呼吸困難等,但通常較為少見,可能與機體對疫苗中某種藥物成分過敏有關。此時應及時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鈉等藥物進行治療。
因此,注射任何疫苗前,均要盡量了解相關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并且要注意觀察自身的情況。如注射疫苗前存在發燒、腹瀉等癥狀,應盡量推后疫苗的注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