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崴了要判斷韌帶拉傷還是斷裂,主要可以考慮通過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面進行分析。不同的損傷程度,所采用的治療方案有所不同。
1、臨床癥狀:腳崴了后,如果出現韌帶拉傷,通常會產生局部明顯疼痛,以及腫脹的癥狀。如果局部韌帶已經發生完全斷裂的問題,通常腫脹會更加明顯,且同時會伴隨局部關節穩定性明顯下降的癥狀;
2、體格檢查:腳崴了后可以到骨科就診,應先進行體格檢查,如果是韌帶拉傷,通常并不會直接影響局部關節的結構,進行踝關節抽屜試驗時,不會產生明顯的陽性體征。但如果韌帶斷裂,則進行踝關節抽屜試驗時,會出現明顯的陽性體征;
3、影像學檢查:腳崴了容易引起韌帶損傷,如果要判斷具體的損傷類型,可以通過磁共振或肌骨超聲檢查明確。如果是韌帶拉傷,通常韌帶的結構連續性,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如果是韌帶斷裂,通常在影像學檢查時,會發現韌帶結構連續性中斷的現象。
腳崴了后,在韌帶損傷沒有完全恢復之前,注意不要過早下地走路,否則可能會加重局部疼痛和腫脹癥狀,同時也有可能會引起韌帶再次損傷。后期在病情穩定時,需要定時進行運動功能鍛煉,恢復踝關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