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脾濕過重,可以從飲食、生活方式、藥物等方面進行調理。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若該作用下降,導致水濕之邪在體內蓄積,就會表現出肢體沉重、困倦、皮膚油膩、口中黏膩不爽等一系列不適癥狀,故建議脾濕過重者及時進行調理。
1、飲食調理:對于脾濕過重者,建議吃一些具有健脾化濕作用的食材,如蓮子、山藥、紅小豆等,而避免進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雞等;
2、生活方式調理:避免長期處于過于潮濕、陰冷的環境,保持規律作息,按時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并且進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排汗,也有助于體內濕邪的排出,促進人體氣血運行,對于脾胃功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藥物調理:可以在專業中醫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進行調理,單味中藥有茯苓、薏米、芡實、白術等,中藥復方或中成藥有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丸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利濕效果,從而調理脾濕過重的體質;
4、其他治療:可以通過中醫中的穴位按摩、艾灸、拔罐等方式,對天樞、足三里、上巨虛等經絡腧穴進行刺激,也可以對脾濕過重的情況起到較為理想的輔助調理作用。
一般情況下,脾濕病因以濕邪為主,常分為外濕和內濕,有內濕的患者更容易招致外濕侵襲,而外濕中阻則會滋生內濕,但均與脾虛相關,因此調理濕邪需采取健脾的方式,建議經專業中醫醫生辨證論治,明確具體的調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