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骨骼由腎所主,而骨為腎精之精華所在。若患者年老體弱,則腎精逐漸虧虛,導致骨骼失去營養物質的供應,從而出現骨脆易折的情況。因此,中醫將骨質疏松歸于骨痹、骨痿范疇。
骨痹是指由于外傷、勞損等因素引起的骨骼病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等不適癥狀。臨床上常用針灸、按摩等方式進行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恢復關節功能。
骨痿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長期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等原因所致。其主要表現為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萎縮等癥狀。對于骨痿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中藥療法,如使用人參、黃芪等藥材來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無論是骨痹還是骨痿,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并注意補充營養,有助于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的發作。如果出現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